强敌来自海上
郑成功塑像
随着郑和的去世,明政府重新关闭海洋的大门。不过,政府方面有组织的航海事业虽然中止,民间并没有中止。反而由于郑和一连七次强大的海上武力展示,使民间的海上活动加强。尤其沿海一带居民,广州、泉州、潮州、漳州、以及客家人,大批地私自闯关,涌向海外,迁移到南中国海各国,使原来已有中国人的地方更为繁盛,而一些荒野也由中国人开垦,成为良田。>>>点击查看更多遴选信息,掌握一手遴选资讯。
在郑和去世200年后的1633年10月22日,清晨,金门料罗湾,9艘不可一世的荷兰战舰突然遭受来自中国水师的袭击,刹那间,炮火和硝烟将这个宁静的港湾变成了沸腾的战场。
它的指挥者是一个几乎被中国历史淡忘的“海上国王”郑芝龙。
明隆庆元年,即1566年,迫于压力,朝廷终于开放海禁,“准贩东西洋”,指定“发舶地”为今天福建的海澄。但禁海难,开海更难。中国海商与移民所面对的世界环境,与200年前郑和航海时期已经完全不同了。过去,中国的海上势力在技术与规模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如今,中国已处在西方扩张浪潮的边缘,中国海商所面临的既是从事贸易航运的企业,又是从事殖民征服的军队,重出外洋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