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生活当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种现象:几个人一起吃饭,吃完饭后,有的人一抹嘴就走了,有的人则等大家都吃完了再把碗洗干净,吃完饭了碗总是要有人洗的,不能杯盘狼藉的丢在餐桌上。但是经常洗碗的人,打破碗的几率势必要高些,就会经常挨骂,而哪些从来都不洗碗的人则可以明哲保身。相信每个成家之人,在做家务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说,你是孩子为了给家人减轻负担,体现自己在家里的责任,如果遭到了父母的责备就很容易对自己丧失信心。如果你是夫妻双方中的一人,这样一次两次二而出现并不会影响什么。但是如果说干了家务,打碎一次碗就被埋怨责骂一次,打了一次碗就被埋怨责骂一次,久而久之,也会降低做事的积极性,甚至以后就会出现不想在做家务的念头了。
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在当下我们的干部群体中也出现了这样的“洗碗效应”。在大刀阔斧改革的当下,一些党员干部有能力、敢干事、会干事,自然在当地老百姓中的口碑好,但是在干部圈子里就容易得罪人,每当到了投票推荐的节骨眼上就容易被埋没;而刚好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对本职工作基本不管不问,在本职工作上那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天得过且过、混天度日,但是嘴巴确实甘之如饴,把大把的精力用来拉关系、搞交际,讨好领导、巴结上级,表面上一副悲天悯人的心肠,实际则是一手遮天,猫哭耗子的戏法,但是这样的人往往能很快得到提拔重用。(感觉这样的表述是不是合适)
长此以往,就会严重的打击了那些做事的干部的积极性,不敢甚至说不想再去做事,一蹶不振,有的觉得既然费力不讨好,干脆直接被同化到了“不洗碗者”的队伍之中。而那些投机钻营、不干实事,偷奸耍滑的人反而一路高升、春风得意,成为官场上的“赢家”。这种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现象,严重破化了党内的风气,甚至一些干部经常只求明哲保身,常常把“宁愿不干事,只要不出事”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怕出事”成了部分党员干部的一块心病,“为官不为”成为一些干部深信不疑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