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游客进某知名大学参观被拦质问保安的视频在网上引发了热议,此事再次引发关于大学该不该让外人自由出入的集体性讨论,关于大学要不要对外开放,你怎么看?
好的高校应该是没有围墙的,是与外界建立联系的,也是共享知识资源的。开不开放不能成为非此即彼的单项选择题,本质上是对高校管理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早在201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要求,学校室外场地设施,如球场、田径场跑道等要先行对社会开放。此外,《公共图书馆法》第四十八条提出:“国家支持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这足以说明,从宏观层面上,国家也是认可高校对外开放的。
高校对外开放可以满足市民内在精神需求。大学丰富的图书资源、满是青春的芒莘学子、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都滋养着社会外界公共生活,加强各界交流,提高内心的丰盈。另一方面,共享优质公共资源。大学里面的优美环境,绿荫小道,食堂饭菜、运动场馆等都是可供外界使用和共享的资源,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外界对于公共资源的期望和使用。但是,不可否认开放会带来负面情绪,诸如拍照打卡造成人群拥挤、不注重卫生环境导致遍地垃圾、过分嘈杂影响学生的学习等。
大学开放与否引起的争议也是一次高校与社会外界的对话的契机,双方达成互信,才能办好这个事情。所以,第一,创新管理办法。划定参观范围、加强重点区域的管理(如学生宿舍)、对节假日和教学日采取有差别的开放措施,某些情况下,还可以进行收费和限流。
第二,倾听多方声音。要多倾听教职工、学生、市民等多方声音,凝聚共识,让校园开放的程度,管理的方式更有度;让社会外界的参观游览,资源使用更文明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