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处,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当代青年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课题。只有从民族文化的血脉中汲取继往开来的精神滋养和澎湃力量,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铸就文化新辉煌。
增进文化自信,做传统文化的学习者。知所从来,方明所去。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老子的“道法自然”到孔子的“仁者爱仁”,从周易的“阴阳相生”到孟子的“民贵君轻”,礼乐相和的精神,天人合一的哲学,滋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构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的直言义行中是孔孟礼仪的绵延,我们的举手投足里,是魏晋风骨的接续。文化自信源于对民族文化的深深依恋和认同。坚定文化自信,筑牢精神根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实现中国人的精神独立。
立足文化传承,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无论是在考古一线奋战三十载,探寻中华文化遗产,成为考古挖掘的“解码者”和“文化遗产”代言人的湖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还是舍半生于茫茫大漠,潜心守护莫高窟的“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他们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坚守不变的初心, 躬身奉献于文化传承事业。中华传统文化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需要参与到当代文化传承的实践中凝聚民族力量。
坚持守正创新,做传统文化的创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当《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而走红;当《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舞蹈因传统文化与现代融合的艺术而火爆;当《长安三万里》以动画形式再现壮美盛唐气象,掀起一股唐诗热,传统文化正以更惊艳的面孔、更时尚的表达诠释“何以中国”。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正是我们守正创新的底气所在,自信之源。从“汉语”热到“汉文化”热,中华文明正以不同于西方的基因打开着全人类的文化场域。坚持守正创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散发出新的光芒。
从青铜之韵到汉唐气象,再到今天的大国风范,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不断扎根中华文明之“根”,传承中华文明之“魂”,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我们必将汇聚起磅礴的文化力量,在新征程上赓续中华文明,推动中华文明焕发新的荣光/续写当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