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例文】
创新社会治理 提升治理能力
“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社会治理绝不是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而是应时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治理思路,以追求更好的治理效果,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当前,我国的社会治理还面临诸多问题,诸如重管理轻服务的落后理念长期存在;管理体制格局与快速变动的社会结构、人民的多元需求并不适应;社会管理方式方法简单粗暴、效率低下等情况,这些问题容易拉大干部与群众的距离,甚至引发干群矛盾,影响社会稳定。因此,要从理念、主体、方式上实现创新,突破社会治理的“瓶颈”。
创新治理理念,实现便民化治理。社会治理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治理理念决定着矛盾化解的质量。在一些社会治理领域,还存在着“被动式管理”、“强制化管”等管理理念,不利于基层矛盾的根本化解。因此,基层政府应从“重管理”转移到“重服务”上来。如广东东莞建立“同城共享”的积分体系,创新了流动人口管理,保障了外来流动人口和当地人口的“同城同权”,创造条件让外来人口融入本地,让东莞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流动人口。
创新治理机制,实现多元化治理。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管理一直呈现“大政府、小社会”的布局,虽然这种治理方式在一定阶段产生了积极效果,但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不仅降低了社会治理的效率,而且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权力腐败。只有做到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才能发挥不同主体治理的优势,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因此,要加快实现从政府单一主体的单向度管理,发挥社会组织、企业、公民个体等社会力量的参与,最终走向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
创新治理手段,实现智慧化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推行电子政务,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推进政社会治理精准化”。大数据与互联网、物联网、QQ、论坛、博客、微博、飞信、微信、易信等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拓宽了人们参与国家治理的渠道,提高了决策科学化水平和政策质量,也为政府公信力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和新的理念。因此,社会治理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创新治理手段和方法。
创新社会管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浓重一笔。我们要在观念转变上做文章,在体制机制上出实招,在手段方法上下功夫,大胆创新,让社会治理创新之花绽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