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是劳动创造的,社会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劳动是可贵的;劳动者是值得尊重的;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人们耳熟能详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警句,也从惜物的角度,提醒我们珍视劳动的价值。
前不久,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届时,劳动将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的课程。这将有益于播撒热爱劳动的种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随着《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劳动将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这也就意味着“劳动课”又重回课堂。对此,你怎么看?
1.表明态度。
劳动课的回归对于当下的学生意义非凡,这也是我国教育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为此,各方必须共同努力,务必将这一步迈得更加稳健、更加有效。
2.分析“劳动课”重回课堂的意义。
(1)让更多人重视劳动。当前社会,人心浮躁, 而劳动课程的回归,让人们从小就能感受到劳动的光荣和意义。
(2)学生掌握生存技能。课程要求学生会做家务、会做饭等,这其实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技能,尽早的学会,也能让学生在出现突发情况时正常生存。
(3)素质教育的进步。这次劳动课程的回归,也真正让学校的教学从单纯的教课本知识变为了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学会劳动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3.对如何上好“劳动课”提出建议。
(1)提高校方重视度。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真正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像对待其他课程一样对待劳动课;教育部门应统一做好动员部署工作,明确课程的意义以及后续工作的细致方向。
(2)保证课程的高质量。要因地制宜编制课程内容,统筹好短期的劳动技能培训和长远的劳动精神培养,在循序渐进中真正激发学生们对劳动的热爱。多措并举、春风化雨,才能把劳动的种子深植在青少年心中。
(3)做好督导工作。各级教育部门应担负起相应责任,通过听公开课、暗访听课、调研学生和家长等方式对学校的劳动课程开展情况进行积极督导,保证其课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