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实施一项政策,就是把人们常用的身份证电子化,真正实现手机扫码即可办事,对此,你怎么看?
身份证对于我们来说,是日常使用最广泛的证件,此次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强调“今年要实现身份证电子化”,为该项政策的落实提出了确切的期限和要求,对于我们群众来说则意味着即使身份证不在身边,也可以顺利无阻碍地办理各项相关业务。
第一,为流动人员提供便利。现如今,中国跨省流动的总人口数量不断攀升,高达数亿规模。很多人远离家乡,在千里之外的地方学习、工作、生活,这就意味着这些群众后续将面临异地就业、就医、养老等各种跨领域业务的办理,可以说,跨省通办已经成为了“刚需”。身份证电子化可以实现电子证件信息共享,有效避免群众在户籍地与生活地之间反复奔波,推进网上办理涉证照事务,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办事效率大大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随之提升。
第二,持续深化细化“放管服”。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电子身份证的普及是放管服持续深化、细化的重要体现。一方面,电子身份证的领取非常便捷。打开支付宝的“卡包”功能,根据提示完成“刷脸”等相关身份认证、证明是本人即可拥有自己的电子身份证;另一方面,电子身份证的使用非常便利,扫描办理业务相应的二维码、刷脸验证即可顺利完成业务办理,真正实现“刷脸办事”。“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一直是政务改革的核心内涵,电子身份证普及后,或将实现群众“零跑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方便满意的办事体验。
然而,从目前来看,群众对于电子身份证普及应用万分期待,同时也难免担忧泄密隐患。电子身份证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对居民电子身份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如何能够保证居民个人隐私不泄露的同时,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将会成为政府后续的工作重点。
第一,筑牢安全防线。标准化规范化开展电子身份证相关业务的办理,完善居民电子身份证系统的建设,警务工作人员需加强监管,进一步加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对于申领异常、核验多次异常的情况及时做好风险化解管控工作。
第二,关注“数字鸿沟”。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我们仍然要持续关注,尤其是对于一些没有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在办理电子身份证相关业务过程中,我们仍需为其提供教学指导、线下服务或开通绿色通道,确保这部分人群办理业务的合理需求能够满足。因此,照顾到最广泛群众的利益诉求,才可以使身份证电子化这项改革举措稳步推进,为实现智慧城市的精细化治理助力。
第三,完善配套设施。一方面,完善电子身份证使用系统,警务系统需与涉及的业务部门系统做好居民身份信息共享,确保居民在使用电子身份证办理业务时系统操作流畅、信息及时显示;另一方面,加强警务、政务等相关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培训,熟练电子身份证申领及使用操作流程、提高业务办理效率,确保群众满意度;最后,政府还需关注群众的民生小事,针对群众需求,提供更多更便捷政策,真正将放管服落到位,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