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互联网技术已经广泛的运用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方面。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等互联网技术的建立和运用让农业增产、让农民增收、让农事更“智慧”。对此,你怎么看?
我国是农业大国,而非农业强国。传统的耕种方式,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会污染环境,对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化、智能化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迈出构建现代农业的新步伐。
互联网新技术的高效利用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首先,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的分析,能够了解市场缺口准确预判市场发展趋势,对种植品种挑选、种子选择、种植时间把控等信息进行精准指导;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在农田中的大量传感器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水分等进行收集并运算,系统会自动指挥机器人为果树施药、灌溉、施肥。如此可以有效减轻农民负担,提升生产效率。其次,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使消费者迅速了解食品的生产环境和过程,增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最后,在农产品售卖中:可以通过网络电商的方式打开销路,提升农产品销售渠道,减少滞销率,提高农民收入。总之,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来说,互联网+农业的蓬勃发展,可以推动农业种植向现代化、智能化发展,从“会”种菜到“慧”种菜,保障“菜篮子”安全,助力乡村振兴。
为了促进互联网+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造福更多农民朋友,助力我国乡村振兴建设,我认为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强化自主创新。各级政府应积极落实《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中作出专门部署,加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技术的深度融合,不断加强互联网+农业自主创新建设水平,投入更多资源助力三农问题的解决,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二,完善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等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强化用户体验,为农业生产、转运、销售等过程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综合信息服务。
第三,强化人才培训。一方面,与农业大学联合培养农学专业技能人才;另一方面,联合财政部启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重点面向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以及返乡下乡创新创业者,开展培训,提升农民科学生产、科学经营能力,造就高素质农民队伍。
更多内容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