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要点】
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上下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但部分贫困户多年来一直受帮扶资助,至今却仍未摆脱贫困。这些贫困村、贫困人口之所以多年来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可以说与缺乏穷则思变、人穷志不穷的精神和理念紧密相关。
精准扶贫如果扶的是懒人,不仅会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更对于那些急于脱贫、早该帮扶的贫困者造成新的“不公平”。如果未来的精准扶贫只是政府一头热,没有贫困户的全身心的参与,缺乏内生动力,再好的政策也难以落实。
之所以出现“养懒汉”的现象,一方面说明部分群众缺乏脱贫致富的志向和勇气,缺乏勤劳苦干的精神。他们对扶贫开发认识发生了偏差,认为戴上“贫困帽”就冬暖夏凉,所以依赖性越发严重,越扶贫反而越想保贫。尤其是在一些偏远乡村,贫困户只关注自己有没有被列入重点扶助对象,当得知国家将大力实施扶贫攻坚,他们更是在家坐等、希望能够不劳而获,他们从思想上丧失了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失去了改变生活的信心。
另一方面,没有扶不起来的群众,只有不对路的法子。所谓“扶不起来”,可能是领导干部扶的姿势不对,方式方法不对,没有因地制宜,没有符合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想当然地扶贫,自然成效不好。
古人有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扶贫帮困中,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认识,扶贫先扶志,一定要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要从思想上、精神上帮扶,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更要在精神层面进行帮扶,提高他们致富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力,做到扶贫先扶“志”。
此外,领导干部应该积极寻找村民不配合脱贫根源所在,多走进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教育、引导,让他们有“我要脱贫”的迫切愿望;从职业教育、农技推广、拓展信息流通渠道入手,培养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意识与能力的新兴知识化农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