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指出,“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回首过去,党和国家在风起云涌中跨步向前,树立一座座丰碑伟绩,经历一次次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脚踏现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昂首阔步行进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中国能够快速发展,同时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历史常态,顺应时代变化,展现出蓬勃的向上态势。
请根据给定资料,以“把握发展的历史常态”为主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3)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4)字数1000~1200字。
从“分合之争”的亘古难题,到“窑洞对”的历史周期规律,从“四万亿”计划避免我国经济“硬着陆”,到科学预判风险提出“三大攻坚战”。把握不同时期的发展规律,依据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向,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应对国际战略博弈的目标和手段。可是,“互联网+”时代下多元信息的冲击总是干扰前进的力量,裹挟群体情绪、质疑多过共识等乱象时有发生。客观实际不会一成不变,唯有在发展中汲取力量,才能把握新时代的历史常态。
迎合发展潮流,体现中国之“治”规划性。“五年规划(计划)”是我党治理国政的重要方式,是衡量中国步伐的显著路碑,是不同时代的历史标识。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积贫积弱的社会现状督促我们用最快的时间建立起基本的工业体系,“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三大改造”,筑起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地基。如今我国拥有世界最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最大规模的统一市场,需要实现更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向着最紧急、最急迫的方向奔跑。“十四五规划”是引领我国中长期发展的风向标,科学预判阶梯式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动态的、积极的、有力的新发展阶段打造出新亮点。可见,我国的执政理念在发展中孕育,坚持与时代同频共振。
契合发展脉络,彰显中国之“制”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突出体现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合作共赢精神,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疫情常态化之下的国际社会,既无法联动协调资源进行“动态清零”政策,更因防控失利致使社会暴力案件屡屡发生,所谓的“自由至上”松散懈怠,民众抗议频频。反观我国,从党和国家的统一调度、上下联动,到充分发挥政府组织力、部门协调力、基层凝聚力。在复杂变幻的形势面前把握正确方向,精准识变、顺势而为赢得主动,全国一盘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次又一次带给世界惊喜与希望。在持续的发展中看到问题、解决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无与伦比的魅力。
波动发展浪潮,昭示中国之“执”持续性。历史瞬息万变,而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着“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执政理念。“十月革命”的枪响唤醒失意的东方,马克思主义走进中国知识分子的视野。但是束之高阁的理论武器如何为我所用?革命年代,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坚持“农村包围城市”,发动群众路线的力量,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落地生根。进入经济发展时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助力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明确中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道路的初级阶段。昂首跨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伟大飞跃,依靠新发展理念的综合施策实现“强起来”的伟大目标。新时代,我们自信满满,新征程,我们其乐融融。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决胜的脚步由时光见证。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崭新的征程自成就开启。日月昭昭,从数千年的大历史观中,我们掌握了发展的强大伟力。乾坤朗朗,社会大局的行稳致远自持续发展的活力上必将跨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