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定材料:
近年来,随着临沂临港区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大河西村的老百姓搬进了新社区,变成了“城里人”。然而,对于一些年龄偏大、缺乏技术的人,贫困户的帽子却始终摘不掉。为了让村民早日脱贫,该村第一书记争取扶贫资金65万元,利用村里的闲置土地,建起了占地2100平米的扶贫车间,租赁给山东旭升服饰有限公司做代加工,提供就业岗位近300个,并优先为贫困户解决就业问题,全村27户53人在“飞针引线”中实现了脱贫致富。扶贫车间推行之初,企业的热情并不高,他们认为贫困户大多为老弱病残,是个“包袱”。为了激发企业积极性,临港区开出了一系列政策清单,设立“扶贫车间”的企业,可按规定享受创业扶贫担保贷款政策;在12个月内给付报酬达到当年省定贫困线标准以上的,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扶贫车间”一次性奖补。政策一出,各大企业的积极性高涨,成了扶贫战线上的生力军。
据了解,亚进食品有限公司共安置了24名贫困人口,月工资在3000元左右,现已全部脱贫。“通过设立扶贫车间,安置贫困户就业,去年我们成功申请到了500万元的富民生产贷,并享受全额贴息,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同时,我们还结对帮扶了100名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每年给他们1200-1500元扶助资金。”亚进食品工作人员郭茂芹介绍。如今,像亚进这样的企业有很多,扶贫车间遍地开花,成为临港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问题1:请你分析“扶贫车间遍地开花”现象产生的原因。(15分)
问题2:大河西村的扶贫脱贫给你哪些启示。(15分)
【参考答案一】
“扶贫车间遍地开花”这一现象折射出的是精准扶贫方式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的带动和企业的积极参与形成了合力,达到了真正的脱贫致富效果。
政府带动是根本原因。大河西村书记争取到扶贫资金,利用村里闲置的土地,建立车间,为企业代工生产,将资源合理配置,既解决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针对于设立扶贫车间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使得企业能够积极参与进来。
企业参与是关键因素。在政府扶贫优惠政策的影响下,企业转变用人观念,积极参与扶贫工作,设立扶贫车间,带动就业的同时也为企业注入了发展的活力。企业的结对帮扶帮助了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给予他们固定的扶助资金,同时也能够从政府政策中享受扶贫贷款,从而更有热情设立扶贫车间,这是导致扶贫车间能够遍地开花,成为临港区靓丽风景的关键原因。
【参考答案二】
要想打好脱贫攻坚这场新时期的“孟良崮战役”,按照“走在前列、带个好头”的要求,进一步坚定信心决心,强化责任担当,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实在的行动,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第一,党建扶贫是龙头。党建工作是农村各项工作的核心,是打基础、谋长远的重要环节,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证。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第一书记“尖刀班”作用,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民增收致富。
第二,夯实乡村经济发展这个基础。实践证明,没有一定的村级经济基础作支撑,扶贫的基础就不稳固、效果就难长久。大河西村的扶贫车间项目,为当地贫困群众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不仅为企业注入发展活力,还促进当地村级经济发展,是值得借鉴的地方。应立足当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高标准谋划实施好扶贫项目,积极培育壮大主导产业,走出一条依靠乡村经济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路子。
第三,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发挥社会合力。扶贫工作不只是政府的事情,也是企业的事情,社会的事情。以党和政府为中心,调动各级各部门各行业的积极性参与进来,多措并举的为脱贫攻坚战提供持久的动力。大河西村的脱贫工作很好的利用了政府政策与企业参与,实现了互利共赢的效果,既解决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又给企业的发展注入人力、资金的活力。
第四,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摘穷帽”易,“拔穷根”难,预防脱贫户返贫更难。预防贫困户返贫,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发展,但发展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不能仅限于当前,还要着眼长远,要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通过培育产业、发展项目,让每一个贫困村都有一批能增收、可持续的产业项目,真正留下搬不走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