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1.“韩剧热”成为近年来颇受关注的一种文化现象,韩剧《来自星星的你》近日又掀起新的热潮。“韩剧引发的一系列经济、文化现象着实让人惊愕。”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李本乾评价道,甚至《来自星星的你》剧中女主角喜爱的炸鸡加啤酒套餐、男主角经常阅读的图书都开始热销。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蒋述卓认为,韩剧之所以能风靡亚洲,主要有三个原因: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韩国就将文化产业提升至国家基本产业高度,进行大力扶持与鼓励;在内容与题材上,韩剧既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又注重植入现代文化价值;韩剧重视观众需求,如青春偶像剧,既励志,又能抓住青年最关心的婚恋、代际沟通等话题。
韩剧的特征是主题清晰,市场定位精准,大都对未来充满美好向往,激发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想象。也有学者认为,从对文化的整合和表现上看,韩剧也很善于利用和吸纳西方文化来展现东方的生活,韩剧以西化的铺陈手法,容纳着本土化的内核,以东方的视角重新包装设计,在与西方文化的交融中展现着崭新的审美意境,细水长流地陈述着东方的伦理美德,让中国人似曾相识的印记若隐若现,既有新鲜感,又有亲和力。
事实上,就文化资源、受众规模、经济实力、影视设备等诸多硬件而言,我国实力并不弱,各种“孵化器”、“园区”建设也是火热开展。李本乾提到,“相比而言,我国在影视创作、经营管理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蒋述卓认为,当前我国影视剧创作还没找到自己的价值立足点和现实出发点。对此,他建议,应多鼓励艺术家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大胆想象与创作,充分发掘中国文化资源的现代价值,创作出中国观众喜爱并能深入其内心的作品。如牡丹亭、宝莲灯、白蛇传等作品,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蕴含着人间的真善美。
2.位于欧洲腹地的德国是一个在文化上相对保守的国家。打开电视,就会发现在有线电视网里,除了CNN和BBC两个国际知名电视台外,其他所有频道都是德国本土电视台,而且播放的全是德语电视节目。政治脱口秀、历史纪录片以及美食节目也都是以德国的本土文化背景为核心。中国的文化符号在这些德语电视节目中并不常见。偶尔在电视上看到一部经过德语配音的中国电影,也多半是香港功夫片。在德国的书店,有关中国文化的读物也非常少,通常在语言教学读物区才能找到一两本学中文的教学书。
在德国,普通的老百姓,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如果没有机会深刻系统接触中国文化的话,对中国文化的认知程度并不高。可口的中餐、雄伟的长城、神奇的针灸可能就是他们最为熟悉的中国文化符号了。
德国波恩大学教授辜学武认为,文化是一种能与人的心灵沟通的东西,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前提条件是能够生产出国外人,尤其是西方人能够接受以至于模仿的文化产品。突破口可能首先在电影、体育、音乐、网络文化创新等领域。
“如果能拍出几部优秀的反映中国人现代生活和喜怒哀乐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并闯进几个主要工业国家的电视播放领域,将会对中国文化的输出具有极其正面的意义,”辜学武说。
中国文化要走出去,除了靠政府推动,可能更多的还是要靠市场机制,靠市场机制来挖掘有生命力的载体。辜学武教授认为,要开辟西方的文化市场,不一定要迎合西方老百姓现成的文化价值观,而是给他们展现一种新的、健康并有吸引力的东西。辜学武说:“这就求市场参与者能准确把握西方社会目前最关心的是什么,从失业问题、单亲母亲到养老都是极具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题材。”
辜学武教授认为:“文化产业走出去应该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渐进过程,而不是一场政治运动。能够扣住西方人心灵或抓住他们眼球、从而能让他们乐意消费的东西,一定是通过市场测试出来的。”
“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能否成功,最大的挑战可能来自于对既懂西方社会、又懂文化事业的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搞出像样的文化产品,既输出了中国文化的价值,也能赚回大量的利润。”辜学武说。
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目前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这种消费模式,也意味着生产企业更加关注消费者的情感、心理、个性需求,为不同收入阶层、教育文化背景、地域民族的人群提供差异化、定制化的消费产品和服务。文化消费作为大众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为国民经济的转型发展发挥相应的牵引作用。
文化产品和文化消费作为一对因果关系,要推动文化消费的发展,首先应该从文化产品入手,加大文化产品的开拓创新,调动起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开拓出适合新常态下社会生活的新型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
问题:给定资料谈到了有关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问题。请根据给定资料,谈谈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25分)
要求:紧扣材料,重点突出;观点明确,表述有条理;不超过300字。
【参考要点】
1.国家重视,政策扶持。
2.培养复合型人才
3.提升文化产品质量:
(1)主题清晰,市场定位准确,挖掘有市场潜力的文化题材,回应民众需求
(2)找准价值立足点和现实立足点,创新文化整合和表现,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