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预览

方式一直接手机输入网址

方式二扫描二维码

微信
微博

2014年理论学术研究观点要览(下)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备考资料 > 资料共享 >

2014年理论学术研究观点要览(下)

  新闻与传播学篇


  新媒体以其强烈的替代性依存理念影响着当下社会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新生力量急速发展的同时正改变着当下中国社会格局,亦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现实社会的媒介文化。学者认为,网络时代传播方式已然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从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分众传播、交互传播、沉浸传播的发展过程推动了传播学理论的思考与创新。不仅如此,互联网等新技术变革支撑的传播实践,正在改变当前人类社会的基本逻辑,各种领域的社会关系进入一个持续的重塑过程。科技的发展使民众不只是信息的消费者,相反,在一些突发性事件中普通民众可以把自己的所见、所想以最简短、快捷的方式传递给他人,网络民意由此走进现实,呈现出对现实的干预能力。学者认为,在此背景下,完全依附于传统媒体报道的时代已然褪色,新媒体以其强烈的替代性依存理念影响着当下社会。当下的网络化社会,是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而不是以往媒介功能的扩大。

  报网互动、媒体融合指向的都是新工具

  媒体融合与报网互动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学者认为,媒体的核心任务是提供信息,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还是网站、APP、微博、微信、户外LED 屏,都只是工具。其实,报网互动也好,媒体融合也好,指向的都是新工具。学者认为,当前,除了资本运营外,媒体融合的主要工具就是建设和运营网站、 APP、微博、微信。有的传统媒体在这方面表现不凡,粉丝众多,影响力甚至超越了纸媒本身。然而,这样的转型是不是一条成功的路子?未来的媒体形态是否就是如此?目前下结论为时尚早。市场瞬息万变,工具更迭的速度也令人眼花缭乱,如果跟风走、片面追求工具,很容易耽搁了作为媒体本质的内容信息。在人人都是媒体、每个媒体都需要内容的现实之下,传统媒体应该有理由、有信心输出升级版内容——当然,不是通常意义的一篇新闻报道,而是业内人士所说的“内容产品化,产品服务化”。

  网络规范和治理机制亟须跟进

  网络的低门槛、低成本以及相对自由等特征赋予了每一位公民传播的权利。然而,新媒体的传播内容不仅给公众塑造了一个新的公共意识空间,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着公众的认知。因此,网络规范和治理机制也要跟上。学者指出,面对信息源不确定、社会性媒介自内容失衡、内容产权置空、内容价值链断裂以及内容转移风险等隐患,都需要建构新媒体内容治理机制等相关应对措施。

  有学者认为,正确对待新闻源主体对新闻事业的发展极其重要,即在积极汲取活跃的新闻源主体传播资源的同时,亦需要正确定位活跃的新闻源主体的社会角色。事实上,活跃的新闻源主体更类似于当下的网络舆论领袖,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他们既是普通民众的“发声人”,更是民众意向的“引导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能扮演着网络事件的“挑衅者”,而这恰恰需要网络制度或规则及时出台予以约束。

(作者为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李春雷)

 

关注公选、遴选考试官方微信:offcngxks

关注公选、遴选考试官方微博:公选-遴选考试网

 

加入中公遴选备考群,关注中公公务员遴选考试公众号:中公公务员遴选考试,获取更多考试信息。

更多考试信息请点击查看:遴选考试公告公务员遴选报考指导中央遴选考试公告等。

更多省份考试信息请点击查看:浙江遴选考试湖北遴选考试浙江遴选考试等。

访问手机版:https://m.zglinxuan.com/bkzl/zlgx/3467.html

{{msg_type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