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向实施
传统道德研究升华并放眼世界
2013年底,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2014年,学者们研究的重点由前期规范论证转向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途径的研究。这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民族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城市治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建设等等。
2014年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讲话中提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这将传统道德问题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中国传统道德延续至今,其价值不言而喻,因而需要我们“直面道德传统”。另一方面,正如儒学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传统道德的价值更体现在它对解决世界问题的意义。
微时代特别需要培育虚拟自我的网络伦理意识
网络社会不是独立于现实社会之外的虚幻天国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深度交融,互联网正在成为悄无声息影响经济政治社会的重要力量,身在“网”中的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也不断突破现实和传统中的伦理范畴,新的伦理问题出现。大数据时代、自媒体的盛行给人们带来了空前的便利,但同时带来了隐私被侵犯等网络问题。有学者强调,微时代特别需要培育虚拟自我的网络伦理意识。也有学者指出,网络虽然有其特殊性,但网络社会不是独立于现实社会之外的虚幻天国,本质上它是现实社会的延伸,是延伸了的现实社会。网络问题的解决需要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法律和道德、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超越对立思维构建生态文明价值观
城市应让我们诗意栖居和留住乡愁
2014年生态文明领域研究成果众多。除了引进西方学术界观点、挖掘中国传统思想资源之外,在基础研究方面,有学者提出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构建必须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对立;应当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幸福和环境正义三个方面。就现实实践而言,有学者从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的日常生活的关系入手,研究如何构建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态文明,城市如何能够让我们诗意栖居和留住乡愁。
(作者郭清香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关注公选、遴选考试官方微信:offcngxks